上月下旬,广州发生“瘦肉精”中毒事件,多达70位市民因食用瘦肉精超标猪肉导致中毒。事件引发公众严重关注,食品安全再次阴云笼罩。地方政府鉴于形势危急,迅速启动行政、司法等强力干预。广州三大生猪交易市场之一的天河牲畜交易市场,事发后已责令停业整顿,各路监管检测力度也随即提升。而截至本月18日,广州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涉嫌喂食、销售含“瘦肉精”生猪的犯罪嫌疑人15人。事态因此转入了政府强势处置之下。 作为我国明确禁用的养殖添加物,“瘦肉精”却长期存在于现实生活,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生化名词之一。为何瘦肉精生猪屡禁不止,且一路绿灯进入市场,直达无数市民餐桌,昨日本报调查揭示了瘦肉精背后隐匿的利益链条。从生猪饲养到批发市场再到屠宰厂,每一个环节都接受了瘦肉精带来的利润刺激,却找不到弃用瘦肉精的任何动力。养殖户、驻村防疫员、收猪商、瘦肉精业务代表、猪肉销售商、进场检疫人员,一起默许、助长和推动了瘦肉精在中国的泛滥成灾。 因此,倘若要讨论如何应对瘦肉精猪肉,则不得不面对这一尴尬现实:瘦肉精早已渗透到了生猪养殖、收购、销售的所有环节,以中国社会的广泛复杂,防控瘦肉精的难题,不亚于重建整个中国的猪肉安全体系。这种近乎悲壮的无奈,令许多人硬起心肠,索性以向死而生的态度,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找寻出路。瘦肉精正是以如此微妙的存在,既作用于民众的身体,也作用于民众的心理,成为于身心两害的毒物。 就此而言,应该感谢那些不幸的市民,是他们替代了其他市民的身体,检测出引而不发的瘦肉精毒害,以多达70人的事件规模,得以震动麻木已久的现实生活。瘦肉精早已是广为人知的现象,但每次揭示这一现象,却必是付出惨痛代价的事件。谁也不能否认,这些日复一日的丑陋现象,正是社会更为严重的隐性伤害。 生猪产地政府官员说,即使按最低标准抽检瘦肉精,也会让当地财政面临崩溃;养殖户说,检疫员一般只是清点猪的头数,按照每头猪3块钱收费,交完钱就给票;收猪商说,入场检疫员由于和销售商关系好,就会改掉检验结果,把不合格变成合格;记者暗访说,生猪检疫抽取尿样并非由专业人员进行,而是猪贩亲自操作,一份尿样分作三份充数,尿检结果难以信服。这些细节,对每一个熟知现实生活的人来说,都是如此真实的写照。它们一起佐证了公众对于彻底治理瘦肉精生猪的内心迷茫。 因而,广州瘦肉精事件的发作,不仅仅是见证政府行动的雷厉风行,也不仅仅是疲肉精猪肉市场的积重难返,它更深刻地揭示了由于监管滞后所潜伏的社会隐性伤害。谁都可以想到,在70位食用瘦肉精猪肉中毒的市民之前,必定也有许多人食用了瘦肉精超标的猪肉,但尚不至于中毒入院,在此之后,以现有的监管抽查力度,如无持续的整肃强化,则抽检漏网的瘦肉精猪肉也必定还会出现在餐桌之上。它们或许不至酿成中毒入院的事件,却仍在日复一日地积聚毒素,损害公众健康。 瘦肉精事件只是一个惨痛的例子。它警醒公众和政府,不能只是重视那些突如其来的伤害事件,更应该重视那些无日无之的隐性伤害。这些伤害,虽无鲜明可见的事件标识,却极可能于公众于社会造成不可挽回的代价。要遏制这种隐性的社会伤害,靠的是比运动式执法更加深入细致的监管,比一时强调更加持久的公共责任担当,对整个政府体系的动力和压力,都必有一番全新的激励。 类似瘦肉精事件的出现,总能找到背后诸多的,开出许多补救的方案,甚至少不了对部门责任的条分缕析。然而,对公众而言,这不过是一块放心的猪肉。这块猪肉所维系的,不仅有他们对生活的信仰、对社会的关注,还有对政府的信心。请政府重视这一块不可辜负的猪肉。 (本文来源:南国都市报 )
标签: 菌类菜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