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猪养殖 认养模式让猪尽可能长的慢

“让猪尽可能的长得慢” 几百头黑猪在饲养员的催促下奋力地奔跑、跨栏,几圈下来,这些黑猪们便累的哼哼直叫,争先恐后地跑到水龙头边上喝水解渴去了。 这是9月13日,记者在济阳县垛石镇的绿源欣养猪场见到的情形。这样的“运动会”一天要举办三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在这种锻炼之下,不仅提高了猪的瘦肉率,更重要的是肉味变了,猪肉吃着筋道有滋味”,猪场主人张训照这样解释自己给黑猪办“运动会”的缘由。 “别人的猪都是尽可能长的快,我养猪的理念就是让它尽可能地长慢一些。”张训照说,徒河黑猪最大的特点就是长得慢,普通的白色猪种2.2斤饲料就能生产一斤猪肉,四个月就能出栏,徒河黑猪要五六斤饲料才能生产1斤肉,1年时间才出栏。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的肉质才会香醇无比。但是,因为徒河黑猪生长周期长,养殖成本高,所以很多农户不愿养这种猪。这导致徒河黑猪的数量越来越少,从而更显得珍稀。 张训照的养猪史源于自己的寻味之旅。2005年年底,张训照在济阳一村支书家吃了一顿猪肉,肉香独特,村支书说这是徒河黑猪肉,许多村民专门饲养这种黑猪供自己食用。 “这就是徒河黑猪的价值和蕴含的商机。”张训照告诉记者。 为了寻找一头血统纯正的徒河黑猪,他用3个多月时间,沿着徒骇河两岸走访了20多个乡镇、50多个养殖户,终于拥有了30头纯种徒河黑猪。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他还花费40余万元,买回103头黑猪种猪。但后来鉴定,这些种猪经过多代杂交血统已不纯,不能再做种猪。张训照只好把这些种猪宰杀,按照普通猪肉的价格出售,损失20多万元。 “养猪”与“动物福利” 业内人士称呼张训照为“土猪教练”,原因就在于,从养殖到运输再到加工,张训照都有一套独特的养猪。 在张训照的另一处养猪场,记者见到了这样的情景:数十头黑猪正趴在厚厚的圈铺上呼呼大睡。张训照说这就是黑猪的“席梦思”--发酵床。这是按照一定比例,铺上秸秆、锯末、稻壳等组成的,猪睡在上面,一年四季几乎恒温,并实现了无害、无污染。更让记者意想不到的是,整个猪圈的墙上画有绿树、竹林,顶棚画着蓝天白云,地面上还画着五颜六色的各类瓜果。 这是不是有些多此一举?记者看到,一头头成熟的黑猪,正围在地上画的各种瓜果图案旁,不停地用嘴舔食着。张训照告诉记者,这些黑猪在宰杀前,都要禁食24小时,它们误以为地上画的假瓜果可以食用,便不住地分泌唾液,这样可以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出体内的毒素。 运输环节上,张训照的运猪也让很多人感到费解。他专门设计了一辆运猪车,名字叫做“徒河黑猪健康旅行车”.张训照介绍,这辆运猪车是受国外运猪车启发设计出来的,上下两层的车厢给每头猪都准备了“单间”,内设无动力风机、排风扇调节温度,并在每个“单间”安装了自动饮水嘴。“用这种运猪车能避免生猪在运输中因惊吓而出现的应激反应。猪的应激反应可引发一系列的身体变化并影响肉质。” 张训照说,在他的养猪场,每一头猪从生到死都享有“高福利”.“即使是屠宰,我们也要让猪‘安乐死.”张训照指着屠宰间入口处说,每次宰杀都只容一头猪进入。“不能让它们看到同伴死亡,否则活猪会因恐怖和痛苦而产生应激反应,分泌出肾上腺素,从而形成毒素,这种肉吃起来发酸。” 一头黑猪的城乡互动 “一头猪从养殖到送达餐桌,要经历养殖、屠宰、加工、物流等环节。供销链条长,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为了解决这种风险,张训照又提出了组建养猪联盟的想法。“不图速度图肉质,不图数量图质量,让徒河黑猪价格更高。为了让更多家庭吃上黑猪肉。我们采用领养一头猪,健康一家人‘的理念,建立了全国首家合作养猪健康联盟。” 消费者通过“付费认养”,用电子眼全程监控徒河黑猪的生长,消费者可随时查看,享受饲养乐趣。宰杀后的猪肉制品归消费者,一方面节省了中间商环节的成本,让健康猪肉更便宜,让百姓吃得起;另一方面,实现了“消费者抓生产,生产者受监督”. 谈到未来发展,张训照表示正在规划建设“一十百千万”消费联盟。他的设想是,与一万个左右的家庭合作,为每个家庭每年提供一头猪、十只鸡、百斤蛋、千个手工馒头。 “要立足黑猪养殖,把我们的健康生活理念扩展到品类的食品,掀起一场餐桌”,张训照介绍,“日本也曾经历食品安全危机。他们的解决方案是成立消费合作社‘,让消费者出资监督生产,同我们的想法类似。”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