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顺友 吴梅芳 熊远著 邓昌彦 叶培根 帅启义 (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430070 ) 【摘要】 通过五年的攻关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系统适合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实际需要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先进管理技术与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解决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生产水平低、饲料转化率低、出栏率低、劳动生产率低、死亡率高和生产成本高的“四低两高”矛盾。以加速我国养猪业的现代化进程。主要的攻关目标为如下五个方面:(一)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相适应的生产工艺流程模式;(二)建立与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工艺相配套的设备、设施技术集成体系;(三)建立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规程和指标评价体系;(四) 开展我国规模化养猪企业的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的应用;(五)根据猪群的繁殖与生理特性的不同,针对养猪生产车间建设的特点,实施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最终提高我国规模化养猪产业化技术水平和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 规模化养猪 生产工艺流程 设备设施 环境调控技术 计算机应用 科学管理 【前言】 根据国家科技部下达的“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任务的要求。开展了社会适存规模量以1.5、1.0、0.5、0.3万头养猪系统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瘦肉猪产业化发展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技术与资源以及经济增长的潜力。经过采用单位申请、部门推荐、专家考查,最终由省政府项目管理办组织评审认定。选择在华中农业大学、黄石市江北农场畜牧公司、黄石市花湖农场畜牧公司、鄂州养猪场、浠水长流畜牧公司、仙桃九合垸畜牧公司、随州市弘大畜牧有限公司等八个单位列入试验示范场。将毗邻的江西丰林企业集团畜牧公司、武汉市信达畜牧公司、九江五里乡养猪场、宜城市小河畜牧公司等几个单位列为技术辐射场。利用兴建或者技术改造方式,分别建成了生产与管理科技含量高的不同规模的养猪场。经过五年的运行,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将研究结果作一专题报告。 1、确立的攻关任务、考核目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通过攻关研究,要求达到提高规模养猪生产水平。使商品猪170日龄达到100公斤体重,出栏率160%以上,经产母猪年产2.0-2.2胎,能繁母猪年提供商品猪18-20头。 采用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在我国原有规模化养猪生产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展集约化养猪适度的规模、适宜的生产工艺流程、小气候环境调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技术的研究。 在生产工艺模式上,采用先进性兼顾适用性原则。在技术模式上,利用先进技术的组装、集成与专题创新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在规模含量上,采用以1.0万头为主,辅之于0.3、0.5和1.5万头为单位;在推进产业化方面:采用专题研究单位攻关示范基地 湖北省 中南 全国逐次展开。 2、专题执行情况评价 2.1、研究出了一套规模化养猪的核心管理技术 养猪业是一个传统的产业,企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商品率低,但是规模化养猪是一个新兴的现代工厂化产业,企业化程度高,产品商品率高,因此,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管理技术体系,这些技术包括现代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化生产技术,指标量化评价与市场经济预测分析技术,科学的企业组织 ※本项目
标签: 供求市场